随即,一道道命令下达,一场狂风骤雨也即将向石勒袭来。
石勒这边,他们在打了一场胜仗之后,不禁收获颇丰。
由于北周军仓促撤退,因此留下了许多物资都没有及时带走,最后全都便宜了石勒的并州军。
原本并州军缺衣少食,这下子得到了补充,这也让他们撑到了后军的抵达。
此时,石勒的并州军已经齐装满员,三军齐备。
不过石勒并没有集中兵力于一处,他命令夔安率领后军后撤,然后重新设立两道防线。
如此一来,哪怕此处大营被攻破,并州军也能接着退守第二、第三道防线。
毕竟他们也不可能全歼三十万北周军,他们能做的就只有拖延时间,以此来为晋阳保卫战增加胜算。
眼下石勒手里还有一万一千五百人,三千骑兵在损失近五百马匹后,现在已经无法继续补充。
除此以外,随着刘征所部的团灭,石勒麾下也永久性地损失了一支千人队和一名骨干将领。
所谓千军易得,一将难求,说的就是如此。
石勒的这两万大军是秦汉大战爆发以来组建的,当初总共有五万人(曹操下令释放的河北大战中并州军的战俘),只不过当初还有一半是在刘曜、冉闵手里。
因此在近五年来,石勒一直只凭借两万人在持续作战,期间打过匈奴、鲜卑,屡战屡胜。
每每在打完胜仗后,坐镇后方的张宾就会给他们补充兵员,因此石勒的两万大军几乎一直都是满员状态。
两万大军,连同石勒本人在内一共二十名将领,直到石虎去了朝廷担任质子。
再到刘征牺牲,石勒的精锐将领们开始陆续凋零,再也回不来。
兵没了可以征召,可以补充,有经验的将领战死了就很难再继续补充了。
虽然在晋阳还有一个郭淮,但熟悉石勒的作战风格,了解并州军传统的将领却是再也不会有新人出现了。
这也是为什么,彼时其他将领会对石勒有意见的原因了,只是因为他们觉得刘征不该送死。
可只有石勒知道,如果刘征不死的话,那么可能就会死更多的人。
在特殊情况下必须有人选择牺牲,这不是选择题,而是填空题。
如今的并州已经有了倾覆之危,石勒没有选择坐以待毙,而是选择了主动出击。
一旦成功了,并州就还是石勒的,反之就是别人的了。
石勒不在乎如果自己输了并州属于谁,属于朝廷和北齐也好,属于北周也罢。
石勒只知道他现在不这么做,最后他就会失去并州,他也将失去唯一的地盘。
一旦失去了地盘,普天之下,石勒就将再无机会!
如今,石勒率军大胜了一场,这使得大军士气高昂。
将士们可不会考虑太多,他们只为打了胜仗感到高兴,只为同伴的战死感到悲伤。
并州军拆毁了北周军的营寨,从而巩固了己方的大营,现在的并州军大营变得更加固若金汤了。
同时,随着后军的到来,并州军的士气也已然达到了顶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