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次事关重大,高拱认为李成梁暮气渐生,不能统兵,高拱认为还是以戚继光为帅比较稳妥,一来是戚继光久镇蓟辽,熟悉边情,士卒也乐于为之趋使,蓟镇新军由其一手操练,只有戚继光才能够做到如臂所指,而且戚继光作风稳重,由大局观,能够控制部队,有中山王之风,是统帅大军的不二人选。
高拱的话深得朱载坖的认同,在朱载坖心目中,这次统兵的人选非戚继光莫属,原因只有一点,就是稳妥,戚继光也许打不出马芳奇袭丰州滩那样的神来之笔,但是胜在稳妥,至少不会出现丘福那样的事情,同时大军步骑混编,也只有戚继光有这个能力统御大军出征。
朝廷正在商量应该怎么用兵的时候,辽东急报,哨骑探得土蛮部土蛮、克石炭、黄台吉、大、小委正、歹青、拱兔、暖兔、以儿邓、赤劳亥、花台吉、在桑户等虏酋,大会于兀炭,有寇边之意。
没想到土蛮和兀良哈的速度还挺快的,不过这样也好,免得大明猜来猜去蒙古人可能寇边的方向,这些不用猜了,北虏寇边辽东已经定局了,土蛮各部在广宁西北,离边约七百余里大凌河上流大会,据辽东镇的侦骑报告,土蛮部已经集中了两万五千人,声势浩大,兀良哈部也在赶来的路上。
这下由不得朱载坖犹豫了,朱载坖当即下诏,任命总督蓟辽大宁兵部尚书谭纶为督师蓟辽等处军务事,持节假节钺赐天子剑,节制诸军,拜左都督、太子太保提督蓟辽大宁等处军务事戚继光为征虏大将军,总领诸路大军,持节假节钺赐金令箭。
左柱国左都督、萝川侯马芳为征虏副将军参赞军务,右柱国、左都督、哈密伯李成梁为征虏前将军,与三千营副将李如松一道统帅精骑,为大军前锋。
总督京营戎政临淮侯李庭竹为征虏后将军,专督粮秣转运,顺宁侯俞大猷总督京营戎政兼提督九门,发蓟镇、辽东镇、大宁镇、昌平镇、真保镇五镇之兵,从京营、亲军诸卫抽调精锐,组成十二万征虏大军,号称三十万,出塞征讨土蛮和兀良哈。
朱载坖在和户部、太仆寺等衙门商量之后,决定从内承运库发帑银二十四万,遍赏诸军,户部尚书刘体乾亲赴京通仓,组织粮秣转运,太仆寺、辽东行太仆寺调拨马匹,补充军用。
朱载坖在给谭纶和戚继光的圣谕中说道:“帑银粮饷,军器马匹,但有所需,奏闻以取,朕竭府库之粮,倾内帑之银,但求一胜!卿等当体朕意也!”
在朱载坖的命令之下,大明的战争机器开始运转起来了,各种军器甲胄,粮秣物资,通过陆路和水路,转运到指定地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