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章 餐风宿露钦差缉私 休养生息瓦剌勃兴(1)(1 / 2)

武英殿 钟月玄晖 1556 字 16天前

七、八月份的光景,威茂的时节最好。微风吹过,清凉、爽快、惬意。朵朵白云自在地游荡在湛蓝的天空上,白云下,一直铺到天边的没膝牧草伴着明艳的阳光鲜绿无比;远处,无尽的白色山峦则是千年不融的冰雪。碧蓝的天,洁白的云,耀眼的雪,加上翠绿的绒毯一样的鲜草,交织成一幅连天接地、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。

胡濙的马在山坡上刚刚停下,后面的马迫不及待地纷纷低头,贪婪地扫荡起地上的鲜草来。胡濙索性下马,把缰绳搭在马背上,让辛苦的马儿们大快朵颐般享受享受。他张开手臂,深深地吸了一口气,慢慢往前走。

“胡大人,这些年跟着您走南闯北,名山大川去了不少,还真没见过这样好的景致呢!”李麟很感慨,“在衙门办事,每日的琐事叫人不胜其烦,若不是皇上特旨颁书,随您出来,一辈子怕也是走不出南京城,这下子尽了兴,也学了古人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了。将来对我的儿孙也敢吹嘘一番了。只是,这鞍马劳顿苦了点。”

“苦点算个甚!”张萧嘴一撇,“胡大人不是一样的?你想想,进王府,见亲王,哪一个是善茬?如何应对,胡大人心里要装多少事?访布政,走府郡,下州县,又是何等滋味,谁不高看一眼?咱一个吏员,在衙门里,怕是连个知县也不拿正眼瞧呢。”

李麟讪讪的,看看胡濙,低头不语。朱祥、苏喜儿两个小太监都在二十岁上下,个头也差不多,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,离了黄俨等一帮子老太监的威吓,遇上个温善大度的主子,一路上充满了新奇、友爱和欢喜,一蹦老高,走前忙后,把个胡濙侍奉得妥妥帖帖。和宋塔学了点皮毛功夫就以为得了真传,便给胡濙当起了卫士,常常逗得宋塔一帮人大笑不止。

“胡大人,‘他’不会到这个语言不通、习俗不同的蛮荒之地吧?我们还要往前走?”苏喜儿口快心直,抢着问。这仙境般的大草甸中只有这二十人和三挂车,大家都明白自己的差事,但苏喜儿还是习惯性地以“他”来代指建文帝。为着隐讳,他们既不愿、也不能在外面说出那三个字,作为今上的大忌又确实不知该怎么称呼才合适。几年下来,行程也有上万里了,虽然风闻或是晃见了他的蛛丝马迹,但也只是一阵风,消散了就不知去了哪里。跟着胡大人,大家是快乐的,连一贯豪横的锦衣卫士也变得和善多了,正应了那句话,上行下效,近朱者赤。他又看看宋塔、唐顺、刘胆几人,想着大家兄弟般的照拂,一股暖流涌过心底,眼眶竟有些潮润了。苏喜儿一问,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胡濙身上,而胡濙的思虑还停留在眼前一览无余的威茂小镇里。“小川里也难免不藏蛟龙啊!”胡濙扬扬眉,俯瞰小镇,一句语义双关的话让几个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。山坡下的威茂,镇子不大,只有东西一条一里多长的正街,中间穿插着几条向南向北的小街。街上人不多,三三两两,两旁却是客店林立,店铺门脸不大,后面却延得老长,有的还装了大门,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个大宗货物的交易之地,也就是茶马古道的终点。

大明一直是官营茶叶,但看眼前这情势,私茶当不在少数。见大家还在疑惑,胡濙解释道,“洪武年间,太祖爷三令五申私茶之禁,敢以私茶出境者杀无赦。欧阳伦何许人也?那是堂堂的驸马爷!自以为天潢贵胄,无人敢问,竟大车小辆携私茶出境谋取暴利,被人告发,不管公主怎么哀求,太祖仍下旨赐死。为甚?犯了大禁。以茶易马,官家互市,强中国、弱夷狄之道。当时定制,上马一匹,给茶一百二十斤,中马七十斤,马驹五十斤。私茶一多,扰了官价,茶价就下来了。据说,永乐初年的一次互市,一万多斤茶叶才换了不足七十匹弱马,每匹马核到了二百多斤。你们算算,朝廷要吃多大的亏?私茶多了,必然马日贵而茶日贱。”

“大人的意思我们今天要管点闲事?”宋塔胸有成竹地问。“也不完全是闲事,”胡濙说,“朝廷命官,见了杀人放火的躲到一旁那叫什么官?

我早看了出来,一些打着皮货、日用招牌的交易之所,私下必有隐情。我们的身份职责不便,你打发弟兄们换了装下去转转,寻一家好客店,天黑以后入住,私茶和‘他’一块查,管一回闲事,替皇上分忧。”

宋塔一声“得令”,十几个锦衣卫士得心应手,换装分成几股进到镇里。锦衣卫本是皇上众多亲军中最为知近的一支,原只管着侍从扈行和部分仪仗之事。太祖皇帝总觉得部院大臣和他不是一条心,故从洪武十五年以后增加了锦衣卫的职责,同时执掌由皇上钦定的刑狱和缉捕之事。所以,锦衣卫的人除有一身功夫外,每个人还都是侦缉的行家。十几个人以零散客商的身份到了所有的商栈客店,转悠了一个多时辰,镇上的情势基本摸清了。

迎胡濙入住后,宋塔兴奋地低声道:“胡大人,镇上大小有四、五家客店,大概是天气渐冷的缘故,贩私的不多,只有两家。可这两家都是大鱼,让我们撞着了,每户至少几千斤,两个家伙还挺狡猾,一地储茶,另地居住。我们住的这家西蜀客店里是一个姓林的私茶贩子,身边跟着十几个人,弟兄们看过了,不在话下。川西客栈的那边,有点怪,有七、八个壮汉,尚未见到茶商,我让刘胆盯着呢。我想着,先解决了这个,再收拾那个不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