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章 借尸还魂宦竖出招 走火入魔谷王谋逆(2)(2 / 2)

武英殿 钟月玄晖 1555 字 3天前

没人愿接他无中生有的屁话,殿内一阵沉寂。好一会儿,吴智真怕谷王做出傻事来,才不得不劝道:“崇宁王避祸而来,谷府杀了他,或许倒遂了蜀王的愿了,朝廷怪罪,得偿失。王爷不觉着,留着他,比杀了他更好吗?”

朱橞也慢慢冷静下来,走出了蜀王就要告发他的阴影,小眼睛转了几转,暗自笑了。他和蜀王在耍心眼,虽写去信函,却只字不提蜀王的儿子躲到了长沙,即使蜀王问起来,他也会说没见到!直到前几天,他才“巡视”回来,才见了朱悦燇,当时就觉着这小子像极了一个人,一时又记不起,礼节性地见面后也就过去了,后来还是记起了。此时,又提到朱悦燇,尤其是吴智留活口的建议好,他来了兴致:“你们想想,崇宁王长得像谁?”吴智和刘信当年在皇宫里虽见过小时候的蜀王,但单凭崇宁王的长相判断,却一点也不像他父亲,头大眼小,鼻扁口蹙,一脸的苦相。说他像太祖,怕犯忌讳,像别的叔伯,

一时又想不起来,只好苦笑着摇摇头。朱橞得意地一笑:“像不像今上苦苦搜寻的建文君?”吴智一拍脑门:“王爷好眼力,奴才在宫里那么多年,怎就没想起呢!”刘信说:“前些时日,奴才从张成那儿回来,就看前面有个人像极了建文,天色将晚,追了两道街没追上。说不准,就没敢告诉王爷。这一说,倒犯嘀咕了,那人是建文还是崇宁王呢?显得老气了些。”

“建文就是崇宁王,崇宁王就是建文。”朱橞咬牙道。“看来王爷是有主意了。”吴智看着他,有些惊讶,难得谷王自己能有个把鬼点子。朱橞点点头,压低声音:“老四遣郑和三番五次下西洋,找谁呢,不是在找建文吗?他又遣胡濙遍访名山大川,颁发御书,拜访仙人张三丰,骗傻子吗,他在找建文。孤就把这小子当成奇货可居的建文君,就说当年,我开金川门乘乱放他出了城,今就在藩邸。为他深明大义,因以号众,比我说什么十八子气势大多了,还怕天下不响应?”

“甚好、甚好。”吴智、刘信从心中由衷地说出了一句赞赏的话。王爷的智识瞬间而来,这不是要成功又是什么?二人意气风发,仿佛看到了各地响应、旌旗招展的无数兵丁,簇拥着谷王,就要回到他们已离开了十几年的皇宫。

永乐做皇帝多年了,虽雄才大略,做了不少好事,但在很多士大夫和百姓的心中,“篡”的字眼是抹不掉的。越是抹不掉,他就越想抹,从他即位那天起,就大肆搜捕建文余党,加之陈瑛、纪纲之流的凶残刻毒,攀染乡里,冤案迭出。因建文帝去国之悲,永乐又穷追不舍,百姓同情“弱者”的习惯性心态,使建文在百姓的心中还是有一定位置的。此时若打建文的旗号,比谷王直接举旗造反的影响的确大多了。然而,这些影响也只在人们心中罢了,从当年道衍回乡探亲的遭遇就可以略知一二,但若让这些人真刀真枪跟着谷王干,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,正所谓:秀才造反,三年不成。

谷王志大才疏的毛病人所共知,但这一谋略倒也合了愚者千虑的逻辑。但吴、刘二人把建文的影响估计得太高了,以致捧着谷王一步步快速走上了一条一去不返的不归路,反没造成,倒把王爵“做”没了。

“王爷可是一箭双雕啊!”吴智说,“高举建文的大旗,赢得天下的拥戴,留着一个朱悦燇做联络,又把蜀王牵了进来。蜀王反也得反,不反也得反。王爷相貌酷似太祖,智虑也远追太祖,他日必建不世之功。”

三人一齐笑了。谁也想不到隔墙有耳。谷府一个朱姓的小内侍那日当值,偷听了这些,吓得魂不附体,哪一项不是掉脑袋的事啊!他谷王或可免死,可这些当奴才的,哪有活命的份儿呢!小内侍坐卧不宁,想起谷王对蜀王信函的态度,而自己又和同为内侍的蜀王的信使攀上了同乡,说与他,报与蜀王,保不准日后还有一条活命。就这样,谷王府的最高机密在不知不觉中不胫而走,随着蜀王信使的回川,飞到了成都。

蜀王朱椿得信,仰天叹息:“天作孽,犹可恕;自作孽,无可活。”他转念一想,终究乱事未发,报了朝廷或可留他一命;事若发了,就再无回旋余地了。他当机立断,立向朝廷上“变告”。

迁都北京已成定局,新都大建在即,永乐心中抑制不住的激动。见黄俨急匆匆过来,知道没什么好事,也不去看奏章,赶回武英殿便殿时,心绪已经大变,冲着黄俨吼道:“瞎了狗眼的东西,想把朕累死不成吗?”